回到主页

冯元:南都基金会支持人才发展走过的三个阶段

· 人才发展论坛

 

broken image

很开心今天能够在这里来分享一下我关于人才支持和人力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

南都基金会作为一家支持性的基金会,在支持公益项目和支持机构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的发展。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机构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在支持机构和项目的时候,我们会跟伙伴强调,要加强对员工的支持。 

南都基金会的资金很大程度都会用于非限定的资金,例如员工的工资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去探索一些资金之外的支持,也会有一些能力建设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过许多尝试,也走过很多的弯路。我们自己做过培训,也给伙伴们提供专门的学习经费。 

我们看到,作为一个支持方,常常会感到“纠结”,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伙伴关系,但在现实中,某种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权力关系”和不对等的情况。例如我们组织的培训,伙伴可能不好意思不来,但是来了之后又会觉得不是特别满意。

阶段1:直接提供学习经费 

我们最开始做的是学习经费方面的探索,当时的逻辑是,伙伴最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学习经费的项目,伙伴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学习,学习之后可拿着发票来报销。 

整个项目结束之后,我们发现,真正来报销的人很少。即使最后来报销的伙伴,他们参加的学习也大都和自身业务关系不大。 

后来我们在复盘过程中也跟伙伴沟通,发现很多时候大家并不太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或说不清楚当前面临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即使清楚自己困境的伙伴,也可能会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能力建设的供应商,因为现在这个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阶段2:邀请专家提供课程&培训 

基于此,南都后来也做了一些课程的培训。我们收集了伙伴们的需求,然后选择大家共识性最高的需求来开展课程,包括监测评估、组织管理、筹款等。 

但是当我们根据伙伴的需求,投入很大资金来邀请了专家开发课程和培训的时候,却发现实际报名人数不多。这让我们感到很苦恼。 

即使有些伙伴来参加了培训,“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也经常出现。这个课程针对的需求可能是机构的需求,但并不是是员工的需求;也有可能符合员工的需求,却和机构的需求不太匹配。 

我们当时组织的培训都是免费的,所以很多伙伴会抱着“即使不合适,我也可以来和同伴进行一些交流”的想法出席培训。 

同伴交流很重要,但从课程培训的角度,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也和我们的初衷是相悖的。我们投入了很大的资金、精力和时间,并不是为了开发对大家没有用的课程。 

阶段3:支持者背后的支持者 

因此我们也跟许多公益伙伴做了沟通。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基金会,我们不应该成为能力建设的主体,而是应该把能力建设放到市场层面上来看。

伙伴们应该自主选择他们需要的培训。对于基金会来说,我们应该去培养市场,让更多优秀的能力供应商出现,让大家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机构能力和员工能力能够匹配,机构需求和员工需求也能够匹配。有时候,这不是能力建设能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我们也开始做了些关于自我认知的探索。当意识到伙伴们不太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关于一些自我认知的探索就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公益伙伴们忙于生存,忙于业务和项目的开展,缺乏“静下来”的时间。

有时能够为伙伴们提供一个真正可以脱离工作场景的思考场域,让大家有机会思考我的工作该怎么走,团队应该怎么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时候,大家缺的也不是某一项能力,而是认知上的突破,这时一些外部启发,或许就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供应商,能够为公益行业提供支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基金会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做行业生态的支持。